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
登錄近日,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,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、中央紀委辦公廳公開通報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,其中一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脫離實際、盲目決策建設文旅項目,造成閑置浪費。
通報顯示,2018年,恭城瑤族自治縣不顧當地實際條件,在缺乏人才、產業基礎的情況下,強行推動建設總占地面積約140畝的“瑤漢養壽城”文旅項目。項目規劃總投資16.5億元,目前實際投資5.4億元,后因資金鏈斷裂部分項目已停工爛尾,成為“半拉子”工程,已建成的11棟建筑中有6棟閑置,利用率低、效益不佳、浪費嚴重,群眾反映強烈。
查到的公開數據顯示,直到2024年,恭城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42581元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9886元,而且還是分別同比增長4.5%、7.1%的情況下??梢?,“5.4億元”的實際投資,在當地分量有多重。
值得關注的是,“瑤漢養壽城”文旅項目,是當地縣委書記強力推動的,甚至挪用財政資金6500萬元強行上馬。這種決策過程既無專業性可言,也未建立風險熔斷機制。
“瑤漢養壽城”想打造世界級康養休閑勝地,卻在農業占比達50%、工業基礎薄弱的縣域強行落地。這種罔顧“人才—產業—市場”基礎要素的決策邏輯,毫不在意與周邊資源稟賦高度重疊的現實,其本質就是將文旅產業簡單等同于“鋼筋水泥+概念包裝”的粗放發展觀。
近些年,文旅產業熱度確實不斷攀升,越是在這個態勢下,越是需要冷思考、穩決策,不能一拍腦門蜂擁而上。
當前,文旅項目的“半拉子”工程,越來越多,就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。這些“半拉子”工程,即使咬牙勉強或者使出全身解數強行完成,往往也會出現"建設時轟轟烈烈,運營后冷冷清清"的局面。
在文旅項目的決策方面,要高度警惕需求誤判、資源錯配、貪大求全、盲目對標、程序缺失等亂象,要多從市場維度、財務維度、產品維度、運營維度、生態維度等方面審慎研判。
當前,多地財政都不寬裕,有些甚至吃緊,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。上馬大型文旅項目,要充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,不要簡單化、片面化理解文旅產業,不能盲目“多快大廣”上馬,尤其要防止將此異化為政績錦標賽的傾向。
未來,可以探索大型文旅項目決策的終身追責制,建立決策者檔案追溯系統;實施“運營方案前置審查”,要求項目上馬前必須提交詳細運營計劃及團隊資質證明;建立“文旅項目健康度指數”,對政府財政投入、開業3年以上項目進行強制評估;積極探索一些輕資產運營、分階段開發、社區共建等方式。
該推進的推進,該叫停的叫停,該整合的整合。
一些還在“腹中”的大型文旅項目,在當地缺乏基本的要素和市場支撐,或者現階段明顯不具備發展條件的,可以休矣。別坐井觀天了,這些項目沒那么特別,更不是“想你的風必須吹過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