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
登錄近日,民航局推出的"民航版12306"(民航旅客出行服務平臺)引發廣泛關注。這一平臺旨在整合航空出行服務,提供官方直營的機票銷售、航班動態查詢、退改簽等功能,以減少"大數據殺熟"現象。然而,航空市場的價格波動本質并未改變,民航版12306的核心價值在于"堵漏洞"而非"改規則"——它通過信息透明化和規則標準化壓縮黑箱操作空間,但無法完全消除市場供需帶來的價格差異。
筆者從航空定價機制、大數據殺熟的成因、民航版12306的解決方案及其局限性等方面展開分析,并探討用戶應如何理性應對。
航空定價的復雜性:為何"殺熟"難以界定?
1.動態定價是航空業的常態。與傳統鐵路固定票價不同,航空票價受多重因素影響:一是供需關系。熱門航線、節假日、早晚班次等直接影響價格。二是艙位管理。同一航班分多個艙位(如經濟艙Y/B/M艙),價格差異可能高達數倍。三是成本波動。燃油附加費、匯率、機場服務費等均會傳導至票價。
這些因素導致機票價格天然浮動,而消費者往往難以區分"合理市場調節"和"惡意大數據殺熟"。
2.大數據殺熟的運作邏輯。真正的"殺熟"是指平臺利用用戶數據(如搜索記錄、消費能力、設備信息)進行差異化定價,例如:對高頻搜索用戶抬高價格(判定為"剛需");向高消費群體隱藏低價艙位,或提高退改簽費用;新用戶享受專屬優惠,老用戶則默認接受更高報價。
這種行為依賴數據壟斷和算法黑箱,而民航版12306的核心目標正是切斷這一鏈條。
民航版12306如何"堵漏洞"?
局限性:為何無法徹底消除價格差異?
1. 航司仍掌握定價權。民航版12306不干預航司的動態定價策略,旺季高價、臨期降價等市場行為依然存在。
2. 用戶習慣難改變。部分消費者仍依賴OTA的比價、客服、增值服務(如酒店打包優惠),官方平臺的用戶體驗需持續優化。
3. 技術性"殺熟"可能轉移。即便在官方平臺,航司仍可能通過會員等級、購票歷史等數據進行"合理"差異化定價(如常旅客更易看到高價艙位)。
用戶應對策略:理性選擇+主動比價
1. 優先選擇官方渠道。通過民航版12306或航司APP購票,降低被"殺熟"概率。
2. 善用比價工具。如Google Flights、飛常準等,但最終跳轉至官方渠道支付。
3. 理解艙位規則。同一航班的不同價格可能對應不同服務(如行李額、積分累積)。
4. 靈活出行。嘗試中轉航班、錯峰出行,或利用價格保護政策(部分航司支持差價補償)。
未來展望:還需哪些配套措施?
1. 立法細化"大數據殺熟"定義。明確禁止基于用戶數據的惡意定價,同時保護合理的市場浮動。
2. 動態定價透明化。航司可公示調價邏輯(如不涉及商業機密的部分),增強用戶信任。
3. 第三方渠道監管。要求OTA公開算法規則,防止后臺加價或隱藏低價選項。
民航版12306的推出是行業規范化的重要一步,它通過官方直營+數據透明壓縮了"大數據殺熟"的操作空間,但航空市場的價格波動本質并未改變。對用戶而言,關鍵在于選擇正規渠道+理解定價邏輯,避免將正常的市場行為誤認為"殺熟"。未來,唯有行業監管、技術透明和用戶意識提升多方協作,才能構建更公平的航空消費環境。